您好,欢迎来到山东雪尖茶业有限公司官网!
统一咨询服务热线:0539-8320032

   北方茶历史

  

 《咏蒙山茶》

   明代著名诗人兵部尚书 王越

   闻道蒙山风味佳,没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碎剪春先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酩奴何敢斗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沂蒙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朝兵部尚书王越任山东按察使期间,曾作诗《咏蒙山茶》多首,其中“冰绡碎剪春先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诗句,把沂蒙茶的色泽、品质、清香、叶片肥厚等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沂蒙茶滋味纯正、耐冲泡,是中国的名优产品。

历史上,山东产不产茶?


山东茶的历史,经历过剧烈波折,这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里就有明显的投射。从历史上看,山东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陆羽《茶经》里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相传,神农炎帝寻求食物和药物遍尝植物时曾多次中毒不适,后因嚼茶而化险为夷,这就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

又据《晏子春秋》记载,“晏相齐景公时,食脱栗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茶已经存在于山东人的生活中

唐朝杨晔在《膳夫录》记载“茗丝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以东,淮、海之南皆有之”。“海”,旧指海州,唐属河南道,包括山东日照一带可见,中唐时期,山东地区已经栽种茶树,所产的茶叶已经像食盐一样成了官府的统管物资和赋税之源崔氏遗诗亦有诗云“有客朱峰隐,积荫学种茶春来初佩绿,雨后已生芽”,诗中所提“朱峰”即是今天山东胶南的大珠山和小珠山。

到了明朝万历初年黄一正所写的《事物绀珠》列举了全国96种名茶,其中就包括了“莱州茶”和“海州茶”,由此,山东茶进入了名茶行列。

可是,自唐宋代之后,气候变冷,北方不适合种茶,南方成了主要的产茶区,让人几乎忽略了山东的茶叶。于是有了《茶经》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记载,西方学者也曾提出了“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学说。

     山东茶从什么时候没有的?“这个没有记录。解放前,山东就没有茶,解放后,山东也没有茶。我      们当时喝茶全部是从浙江、福建、安徽运来的,山东一下子成了无茶省。”

  “山东茶的消失,我认为是战乱影响或者遭遇了特大冻害之类的天灾”,因此,王裕晏认为,上世纪的“南茶北引”,是山东省茶产业的恢复。

   毛主席提过“南茶北引”吗?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54年,在谭启龙(曾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省长)来山东任省长之前,毛主席和谭启龙在杭州的一次谈话时,就说过:山东人口多,又爱喝茶,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并建议他“在山后多种些茶”。在两人的谈话中,毛主席同时还讲到要把“丝”、“竹”等南方的一些主要产物也引到山东。

  因此,南茶北引和南水北调一样,源自毛主席的大思维。

  事实上,毛泽东与谭启龙的家乡都出茶,他们也都是知茶、好茶、爱茶之人。谭启龙的家乡在江西永新县,是云雾茶的主产地。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我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山东自产茶叶非常迫切。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带来了机遇,他因此也被人们誉为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谭启龙到山东不久,山东省委、省政府就达成共识:山东的茶叶供应不能光依靠国家,要想办法自力更生,于是就形成了“南茶北引”的最初想法。

南茶北引到今天


“南茶北引”项目启动后,从零星试种到形成产业、发展壮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历经搓折,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使山东茶遍布齐鲁大地,孔子故里曲阜、泰山脚下、日照、临沂的诸城等地已成为优质山东茶的产地,山东人终于又喝上了自己的茶。上世纪80年代,沂蒙茶漂洋过海,在朝鲜生根发芽,使沂蒙茶的生长地域再向北推进纬度两度。2004年茶已经种到了长城脚下。沂蒙茶不仅继续北上惠顾,而且南下反哺,使“南茶”的耐寒性、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

北方茶文化传承至今,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今后北方茶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极大的历史参考和借鉴价值。沂蒙雪尖也将以打造“北方第一茶”为己任,打响北方茶品牌,弘扬北方茶文化,为北方茶史的烹煮添一抹茶香。



山东雪尖茶业有限公司
  • 服务热线:0539-8320032
  • 邮箱:xuejiantea@163.com
  • 欢迎您的光临,期待与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