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茶在中国的药用发展历史
金银花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以不同的部位入药的。宋代以前只用茎、叶,以花入药始于宋代,清代之前则茎、叶、花同等入药:贵花而贱藤始自清代,民国时期才对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茶做出优劣之分。
金银花茶作茶饮用出自清代,《本草求真》“金银花茶条提到:江南地方,以此代茶。”《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吴中暑月,以花入茶饮之,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茶为贵,皆中州产也。”
在泡茶饮用、制造药露、防治瘟疫等方面,金银花茶均优于忍冬藤,于是在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的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对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茶做出优劣之分:“金银花茶,产河南淮庆者为淮密,色黄白,软糯而净,朵粗长,有细毛者为最佳。禹州产者曰禹密,花朵较小,无细毛,易于变色,亦佳。济南产者为济银,色深黄,朵碎者次。毫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广东出者,色深黄,梗朵屑重,气味俱浊,不堪入药。”